top of page
image_2025_01_20T11_36_30_753Z.png

為什麼須要修行?

​ 

修行,是人生的另一種選擇,

除了能於繁忙競爭的世間,找到一處淨化、寧靜、安心之處,

更是為了解脫生老病死等諸苦。

為什麼須要修行?

阿彌陀佛開示


  人的一生有多少日子,能有多少時間是風平浪靜、一帆風順?有多久都是必須經歷世間大小的考驗與磨難!人生走過,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將來的棲息之處?一生之中是輝煌還是墮落,隨著命運判定。或者有些孩子積極突破人生,但是最後剩下可以修行的日子還有多久?為什麼須要修行?有好多人心中應該浮起「我根本不需要那些」的念頭,那麼,生老病死,還有人生諸苦勢必都要一一品嘗。

​  修行,不一定須要設立類別,不是說出家或者全心投入就是最好的模範,重要看的是心的滋養。問問孩子,如果修行不重要,那麼,心的滋養重不重要?如果孩子連心的滋養都不重要,那麼,孩子,人生最後的那刻一定要記得南無阿彌陀佛,記得放在心中,如果孩子還能記得,佛同樣會來接引的。

​  修行修的是心,不只是行。

​  修得再多、再久,心是假的,什麼同樣都是虛妄。

​  修行的重要也在教育,重新用更高的智慧,降伏心中生世以來的惡習,
尤其心中的惡性思想。

​  每位孩子總會在意自己累世今生,或者有些孩子在意今生運途,或者有些孩子不信生死,或者有些孩子寧可無信。在這五濁惡世之間,任何心念、異想必定皆有。萬物皆有靈性,也皆有個性,彼此之間是該如何相應、相處?而今生的一切已經開始,如何結束?落幕的生命會是什麼模樣?

  一生走過,又一生。生生世世不見歇。靈與靈間常相識。卻見一身又不同。但在輪迴常相殺。不知可怕現實事。還誤其中忘真行。覺悟,一定要開始,生世投胎之間忘去的迷津就是最痛苦的事。

​  有佛在的時間,在此淨地,好好放寬心地學習修行,安撫生世之事,超度生世之事,放下生世之事。

​  生生世世帶來的或好、或壞,皆是沈重的壓迫,不要這些,這一生的路才能好走。想要擁有過去種種輝煌的歷史,這一生不但不會清涼,臉色也從不會好看,因為有太多的干擾便會在記憶中不斷喚醒,想像,不一定是最明顯的行為,行為中的性情才是喚醒過去最大的壞處。

​  相同之中,過去曾經種種都會現前,一點沾沾自喜,或者自怨自艾都會是啟動生世的樞紐。

​  修行的重要就在修去生世帶來的髒污。每個人都有過去,不只這一生的過去,還有生生世世的過去,一望上,那才驚人。

​  為什麼須要修行?因為輪迴從不止歇,輪迴總在不斷地運轉。孩子很難想像下一站又會停靠在哪個地方,答案絕對會是同樣的,輪迴下去,投胎又是下一場痛苦的開始。輪迴之中痛苦不曾息滅,因為輪迴之中的自己太難放下,忘不了過去,放不下當前,想著希望解脫之際;偏又是抓緊一身習染,習氣個性總在生活之中不斷湧現。想要改變;偏又改不了當下情勢中的自己。

​  自己的存在,輪迴就難以斷絕,即使生命是有生死,死了以後還繼續遇上輪迴。孩子,那樣真的太苦了!

​​  人的一身只有一世,就在今朝,應當好好把握修行的良機!孩子,要不要修行?

  修行為的不是宗教的信仰,為的是了結生生世世帶來的鼻酸。孩子,修行的好處與重要是否明白?是不是須要真正修行?真實的修行沒有特別的祕笈或者方法,就是真誠,真正的真誠信願。不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、作風,永遠是隨順大眾的心,服務大眾的心;不要想為自己身上推送任何一物,做好也好,做壞也罷,心無點沾才是行得正;不要有任何偏頗的信念,人天眼目的世中,所做所得都在現實計算,心念上的變化不是不見。修行就在光明磊落,身心光潔,打開自性中的智慧。
不要了,生世就會不再。

​  南無阿彌陀佛緊持,真正真心誠意,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。真心誠意地跟隨在佛的身邊,所做所得都不要求回報,若能做到不要這一身也罷,了解修行的真義,就能真實找回自己,那樣才是修行,才是真理,能自在回到西方,還有找回本能。這是真修行,真功夫,但願孩子們都能證得。

  何謂真修行?何謂真功夫?孩子,問問自己是不是願意修行,找回自己,找回功夫?不要再輪迴,讓時間一天一年過去,速度找回屬於自己的清淨光明,那樣才是真實的,不再是虛假,靈性生活,希望大家都能清楚。

​  南無阿彌陀佛。

本文章出自🔗​《佛說解義》第八十四品

延伸閱讀:

老師夏蓮居老居士開示🔗《為何》

老師夏蓮居老居士開示🔗《為何要修行》

更多「修行」相關文章,請至🔗《澳洲香光大佛寺文庫》搜尋

學佛不病不死,心中安樂


修行的過程,是身心靈淨化的過程,是與身中眾和平相處的過程,

是轉老病苦的人生,入不老不病不苦的人生,

是轉死苦身四大分離靈入輪迴的人生,

入身不須經四大分離無死苦,能念佛,靈出體,進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生。

選單2區段2 不老、不病、不死.jpg

學佛不病不死,心中安樂

阿彌陀佛開示:


佛今所以來,因子之所需。
氣衰壞態,是否難安?
體氣之虛,體行之疲,體魂之缺,
多少年過去,身體都是難以真正平態,
或者心中常有難以數盡的心聲。
究竟人間所謂的信仰,是怎麼樣的支持性?
佛法,其實不會是個信仰而已,
雖然佛法宣揚的是種精神,
但是絕對不迷,也不偏。

佛陀的教育是所有法界之中最殊勝的一門。
佛法之中所有教育的理念都是希望孩子改變的道理,
如果孩子不改,也是學不來的。
這些其中都是要一步一腳印真真實實地踏行,
沒有可以超越的捷徑,
也沒有任何比較或競爭的心念,
就是要到無心,那樣才是真正的學起佛法的核心。
多少是學了數年的佛法信仰,
但於如今真正要再學起時,
自己是不是有辦法表現出什麼,證明佛法殊勝?
好多孩子隨著歲月,老了、病了,
或者身心歷盡滄桑,好苦、好累,
學佛這樣的信仰,
如果一點忙也幫不上,只是純然的迷與信。

佛今天來到此地告訴所有孩子們,
這不是叫做學佛,只是迷了個虛幻的偶像與夢想。
是不是孩子都認為西方遙遠?
是不是孩子都認為佛也很遠?
其實非常靠近,而且接近真心。
孩子們要不要再重新認識起這樣的大法?
學佛真正的樣子,
學佛不病不死,心中安樂,
這是真實而且可以做到。

佛無時無刻都在幫忙著孩子,
等待可以開悟見性的時候,
但是孩子究竟學起了幾分?
那就要看付出了多少分的努力。
孩子,是否真正放下了?
孩子,是否真正老實修行?
孩子,是否真聽話?
孩子,是否真正願意回去西方?
孩子,有多少心是真誠的?
孩子,有多少心是信任的?
心上的功夫,修行了多少?
慈悲、喜捨、心量、開心、無私、無念、無我,
快樂舒坦的法喜之心,是否真正無偽?
學佛真心、真理,孩子從今起應該要懂得,
療心疾苦,療命回興。
真性見地之中,孩子要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道理。

越來越不如法的法相,絕不會是佛法的真相。
佛法究竟是什麼?
輪迴的真相要真正大開,
空間之中,所有都不再隱藏,
開啟如此真理大道,
不病不死應該是真實之事。
孩子,開始學起怎麼真正修行。
學佛,不要不明白,
道理知得再多,心裡做不到也是不對的修持。

佛親自所有調理,
孩子應當真正所有學行。
南無阿彌陀佛,應心緊持,
學佛的道理就在於此。
孩子聽了應該要大有作為,
幫助大法可以弘揚得更廣,
深入民心,明性明行。明心,就在自性發揮。
孩子,大量的救度就在此時,
應該齊心共力,
求回西方,必須知行。
殊勝大寺,願眾同參。
佛今已在,孩子是否明瞭?
南無阿彌陀佛。

佛開示主筆:釋法璽

延伸閱讀:老師夏蓮居老居士開示

🔗《不生不滅》

更多「不病」相關文章,請至🔗《澳洲香光大佛寺文庫》搜尋

選單2  區段3-1 修行目標-見性.jpg

​修行目標—見性

見性為修行人學佛之目標。

見性成佛,即見性者有同佛一般之佛心、佛願、佛行。

見性者,為在世之人身修行而成,為人道修行成佛者,難逢逢遇!

見性之行

​​阿彌陀佛開示:


通達本性是深層次的修行淨化,是在精進修行下,見到自己的本性。淨化修行重要在內心的純淨和自我覺察,要放下對世界的執著,或是偏見,回到心靈的真正純淨之態,實現解脫。

要達到見性,需要放下對世界的既定觀念和知見。這些觀念往往是片面的,會妨礙自己看清事物的本質。當放下知見,是放下對外在世界的執著,專注於內心的覺醒。如此才能夠見到心靈的本源,達到真正的覺悟。

佛所見,眾生皆是平等的,每個人都有佛性,都可以通過修行達到如佛的心境。佛用各種善巧方便引導眾生,最終都是為了讓眾生清醒見悟。成佛並不是某些特定人的能力,而是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的成就。只要孩子真實努力修行,去除妄想和執著,就能清醒見性。

修行當要提高覺性,覺察自己,看見自身問題,以及發現每個問題的當下,當有覺性知道要修改,經由聽經學習,徹底改變自己。

觀察此心,和身體所行,看見污染之處,當有覺知要改轉,實現心靈的淨化。無須斥責,或貶低自己,孩子只需要改變自己。

見性之行是通過不斷的修行,尋回自己的本性,達到最終的覺悟。當放下執著,突破一切表象,看到內在最真實的自己。
南無阿彌陀佛

延伸閱讀:阿彌陀佛開示

🔗《真修見性》

🔗《明心見性》

更多「見性」相關文章,請至🔗《澳洲香光大佛寺文庫》搜尋

與佛對話

 

學佛去染得淨為根本,
根本若現,
自然得聞佛音,與佛對語。

與佛對語FINAL.png

訊息傳遞

夏蓮居老居士開示:
 

訊息是由個體所發出的念頭組合而成,
即個體所要表達的意思,以訊息的方式傳遞給對方知道。

這些訊息及念頭亦會釋放到空中,其他眾生亦可收到,
令有緣眾生如冤親債主尋得業主,
或靈界眾生依訊息,尋得相同念頭及心性者附體。
故無念頭、無訊息之傳遞,唯念佛,
佛號念念相續不中斷,是保持清淨之祕方。

靈界若以心念作為傳遞訊息之溝通方式,則無音聲,
訊息有的清楚,有的微弱,
隨收訊者的清淨程度,及對方發出訊息的能量強弱,而有不同。

於香光大佛寺,
阿彌陀佛及為師,會以心對心的方式,將訊息傳遞給收訊者,
四眾弟子若淨化、聽話,
於收訊息時,無自己的意思、看法,
直接將所收到的訊息表達出來。
此訊息雖無聲,卻是字字句句清楚,
以口述、文字寫下或直接打成文字,即是佛語、師語。

亦有因收訊者有打開空間之能力,而直接收到靈界眾生的訊息,
如動物、植物、昆蟲之牛、羊、馬,
青蛙、蛇、蝴蝶、蟲,樹木花草,
如大自然、大地生靈之空氣、水、天空雲朵,
石頭、泥土、塵沙,
乃至於鍋、碗、筷,水果、食物。

眼開者,可見眼前所見情與無情眾生、
各類物質及空間都有靈於其中,
於空間打開後,可做訪問,
如六道眾生、四聖聖者、諸仙神們,乃至於魔眾。

佛菩薩或為師之訊息於收訊後轉成文字,即為開示,
是修行指導督促、提攜之重要法寶,
若聽話、學習、改過,能早日見性。

淨化是修行必經之過程,
無我執、我見,無個人主觀看法,
以空心,不加任何一點個人的看法、意見收訊息,
是收訊者必備之能力,
亦是此篇開示或訪問可達多少可信度之重要條件。

見性者能分辨此篇訪問可信度達多少,
見性者純淨之身所收之訊息,甚至能達百分百之可信度。

修行者當以見性為目標,
能知對方心意及根性,
而行救世度眾生西及弘揚淨土之實。
南無阿彌陀佛

拜佛.jpg

拜佛

 

拜時佛在心耳繞,時時有佛不離佛。
身禮拜佛心有懺,真心求佛接往西。

勤拜佛

夏蓮居老居士開示:


拜佛、拜佛,好處多!
全身肌骨同震動,神經牽拉佛號中。
打通筋絡,暢血路。
精神舒爽,能量入。

即使眾生現其中,即使身痛難可動。
亦要堅持忍住苦,誠心懺悔不中斷。
發願同眾往生西。

拜時佛在心耳繞,時時有佛不離佛。
身禮拜佛心有懺,真心求佛接往西。
感得眼前佛光照,使令身痛諸冤眾。
得受佛光解冤仇,洗除染垢淨身心。
冤親附體同解怨,願同念佛得往西。
此為佛光之殊勝,亦為彌陀大慈憫。
是為佛力來加持,亦須子有信願行。
行於當下自力起。

拜佛若痛解業現,否則業來如何解,
平日資糧可有儲?
若是福德功德修,資糧足夠眾可討。
尚須眾生願化解,資糧方能用得上。

若是不足業當受,更當積極將佛拜。
求佛加持消業障,解冤化怨令眾平。
方是真正念佛人。

資料來源:

🔗2021/9/3中峯三時繫念 午供 夏蓮居老居士開示《勤拜佛》

 

補充資料:

🔗【澳洲香光大佛寺】-蘇師姐教拜佛

🔗《佛說解義》第四十二品:往生的資糧

念佛

念佛,
非念於與自己無關。
每一聲念下,
當知已隨同於佛,
亦是學習找回佛心,
能知生命方向,
聲聲佛號皆在突破。

念佛.jpg

真念佛

​阿彌陀佛開示:

真實心念佛,
是將佛心修養於自心,
佛號一字一句,
皆要自覺養成戒、定、慧,
能慈悲、心量、包容,
修學佛之示現,
此一字一句佛號,皆表顯佛法。

自身修行佛法,
身、口、意皆知學佛。
每一聲佛號,
自己皆要學習身、口、意、欲望調整。
聲聲佛號,
自己已聲聲覺醒。

佛號實念,
自己要能抓住此覺心。
佛號,亦在喚醒自己的佛心自性。

孩子,佛號亦是自己的名。
學佛,亦是自己成佛。

念佛,
非念於與自己無關。
每一聲念下,
當知已隨同於佛,
亦是學習找回佛心,
能知生命方向,
聲聲佛號皆在突破。

口念,心無念,
非為念佛之心。

真念佛者,
內心誠摯,
真有出離心,
能知解脫。

真念佛不難,
真成佛亦不難;
如同修行不難,
見性亦不難。
此際,自要知道此學佛心是何模樣?
從而能知改變自己,
與突破自性。

真念佛,真實如佛。
願子能真實見性。
南無阿彌陀佛。

資料來源:

🔗2021/6/12中峯三時繫念佛開示 第一時《真念佛》

延伸資料:

🔗《佛說解義》第四十二品:往生的資糧

🔗2024/11/8中峯三時繫念佛開示 第一時《修行根本》

念經.jpg

讀誦《無量壽經》

 

《無量壽經》中教導一切眾生,修行此身之方式,靈性提升之大法,能超越生死、破除迷妄。

《無量壽經》為成佛之寶典,字字句句及每一品皆是無上甚深微妙法。

讀誦《無量壽經》

在《無量壽經》中,教化我們修習般若智慧,如打開靈性的智慧之眼。擁有般若智慧的修行者,無所不知,能洞察眾生的苦樂,深刻領悟輪迴的無常。這智慧之光,照亮自性,超越凡夫的種種束縛。

般若智慧,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。修行者當發大願,要普濟一切眾生。

佛於《無量壽經》中教導一切眾生,修行此身之方式,靈性提升之大法。眾生若能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,至誠念佛,清淨淨化,自性內有無限之潛能,將能有無量之發揮。

自性中本具般若智慧。此智慧非來自外界,乃是靈性深處的自覺光明。一旦開顯,無盡奧妙,能超越生死、破除迷妄。

於淨土,《無量壽經》又稱為大經,乃是因為成佛為大事而《無量壽經》為成佛之寶典。於大乘佛法諸多經典皆是成佛之道,皆是大經大論之一。而於《無量壽經》中,字字句句及每一品皆是無上甚深微妙法,能得釋迦牟尼佛及阿彌陀佛於成佛之加持。

文章來源:

聽經聞法

 

幫助大家認識佛法、宇宙真理、三世因果、六道輪迴與生死的真相,明白苦空無常,虛幻真實之理。

聽經聞法_final.jpg

佛法是教育,並非宗教。

所謂教育,所教導大眾的為大家共通,所知所用,為自然發生的現象,並非只適用於某些人士及信仰者。

 

聽經聞法的好處:

  • 古往今來,不論男女老幼,佛法的教育經由聽經聞法,幫助大家認識佛法、宇宙真理、三世因果、六道輪迴與生死的真相,明白苦空無常,虛幻真實之理。不被憂苦煩惱所困,堅定信願行,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願望。

  • 得善導師,善知識之開示導引,明白修行之過失,懺悔改過,方有進步之機會。

  • 得聞修行之正確方法,隨時修調,不至於盲修瞎練,甚至老苦、病苦纏身,死苦進入輪迴,再入生苦,修行徒勞無功,流失此世寶貴見性成佛,度眾良機。

  • 身中冤親及附體,一同聽經明因果,聞法知輪迴業苦。遇見佛與佛光現,願意出離解冤情,超度得以入西方。

  • 傳授修行經驗,為增上道,淨化身心,提升靈性,開發潛力本能,早日找回自性,自度度眾進蓮邦。

選單2  區段5 在家修行.jpg

在家修行

 

真正的修行,是要將佛法的智慧融入每一個當下,把每一刻都當成磨鍊心性的機會。

若能將佛法化入心行,則不必遠離凡塵,處處即是道場。

逆境來時,不生怨懟;順境現前,不起貪著。

於此紅塵俗世中,安住那無染心地,以智慧觀照一切有情,如實知見因緣,當下淨土即現。

​日課本為淨化習定,在家修行者應以拜佛一百零八拜以及恭誦一部《無量壽經》為每日定課。並且行住坐臥不離佛號,以淨化念頭。

在家修行

長高法師開示:

與佛有緣者,必然會在其萬緣成熟時遇見佛,若此時你已遇見了,是否能把握得住?面對現在忙碌的生活,很多人為生活而疲於奔命,要談修行,似乎是能力之外的事,暫時還沒辦法走入那樣的生活。難道步入修行,就不能過平常的生活嗎?或者,選擇居住在家中,就不能修行嗎?

長高看見有許多人對修行存在迷思,認為修行就一定要在道場,但現實生活無法讓自己放下一些而進入道場,所以對於修行之事,遲遲無法往前跨步。

提到「道場」,大家既定的印象,或許是一間寺院、一間精舍,或一個場所,裡頭有法師,有同修,所以認定那樣的地方是道場。但修行的道場是否就只局限於這些地方而已?其實不盡然。每個人生活所在之處皆是道場,其中的差異,就在於一個與自身生活脫離,另一個仍舊與生活連結在一起,但若問二者誰能成就?兩者皆能成就,就看自「心」上的修行,是否能如實。

現今生活的便利,聽經聞法不需要跋山涉水,透過電視、電腦、手機等科技產品,皆能聽聞佛法,取得法寶,此項科技之進步,有助於修行者於家中亦能受佛法薰陶,若能將經法攝受入心,真真實實地由內層開始改變,將會大大幫助自己,達到快速的成長與靈性的提升。

談及「在家」修行,長高看見最好的榜樣是「蘇佛」。蘇佛在沒有離開家的情況下,藉由高度的「自律」能力,每日凌晨兩點的日課從不間斷,即使再寒、再凍,仍然維持固定的修行步調,毫無一日停歇。如此精進之心與行,即使於自家修行,依然能做到如此,最大關鍵皆在於「心」。

修行的願心為何?當修行有了明確的目標與願力,即使外境、外緣尚無法圓滿之情況下,依然能於現有的環境及資源中,幫助自己,提升自己。如同在一個極其惡劣的環境中,將人類丟下,人類為了生存,即使一開始生活再多麼的不適應,最終皆能順應環境,發展出一套求生方法,這便是人類的本能,亦是人類生命的韌度。

面對修行也是如此,將目標設定好,為了達到此目標,即使當下環境多麼惡劣,有再多的反對聲浪,或環境再吵雜,生活再忙碌,擁有強大生命韌度的人類,依舊能隨著自身願力而一一突破,這樣的心更真、真實,更具有誠意,是令人讚歎的。

蘇佛在家修行,日日聽經聞法,將所聽之法內化於心,並真實從行為上改變,修調自己的個性。此改變,其家人皆有明顯感受。而且蘇佛之改變非只是一時,而是持續不間斷地改,愈改愈深入,愈改愈透徹,完全放下過去的自己,從心上調整,煥然一新。

對於家人間的情感關係,蘇佛並不會因為修行而冷漠,懂得以佛法之「智慧」維持家庭關係,不談情感,而是慈悲對待,不使家人對佛法排斥。

長高舉蘇佛之例,勉勵所有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入道場內修行者。處處皆是心上的道場,修行不須各種配備與道具,亦無需環境的配合,完全只在當下「心上」的準備。莫強求等待因緣,生命長度有限,不如從此刻開始,修此內心,藉由自己的改變來影響外境,愈難改變之處能被改變,那修行便是得利。

南無阿彌陀佛。

長高

備註:長高法師是已修行至四聖法界之佛法界的佛,現在是香光大佛寺救世團體於靈界的四大護法之一。

四大護法為常仁法師、永寧法師、長高法師、賈伯斯(在世時為蘋果公司創辦人之一),過去世皆曾是蘇居士的弟子。

相關訪問集:

🔗《常仁法師訪問集》

🔗《長高法師訪問集》

🔗《永寧法師訪問集》

🔗《賈伯斯訪問集》

延伸閱讀

佛開示🔗《世間與出世間》

佛開示🔗《轉凡塵為道場》

心靈淨土

修行Q&A更新.jpg

​1. 如果我工作很忙,要怎麼樣修行?

​2. 如果遇上家親的障礙,我要用怎麼樣的心態面對?

​3. 請問念佛為什麼會進入空間?

​4. 初學者念佛時可以觀想超度眾生嗎?會附體嗎?

​5. 如果在家居士能認真改個性,且能精進修行,缺少的三魂七魄會回來嗎?

分離式一之一.png

澳洲香光大佛寺

HSIANG KUANG GRAND BUDDHIST ASSOCIATION INC.

 

120 Gordon Smiths Road, Goombungee, QLD 4354, Australia       
 e-mail:info@nmamtf.org.au

 

©2019-2025 by  澳洲香光大佛寺

分離式二之一.png
bottom of page